嘉兴大学G60研究院举办双方一行赴市内多家新型研发机构调研

时间:2024-11-30

  为推动研究院高质量发展,11月25日—29日,嘉兴大学G60研究院举办单位双方嘉兴经开区管委会和嘉兴大学一行分别赴南湖实验室、乌镇实验室和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调研。嘉兴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样平,嘉兴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研究院人才科创专员邱锦月,嘉兴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丁玉泉、科技处处长张景军,嘉兴经开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毛训胜、区民生事业部副部长潘仁吉、区创投集团副总经理李家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嘉兴大学G60研究院院长李成、副院长曹红陪同调研。

  11月25日下午,嘉兴大学G60研究院一行首先来到南湖实验室,受到南湖实验室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王一峰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盎轶等接待。王一峰从建设背景、运行机制、资金保障、人才队伍、科研成效等方面着重介绍了南湖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双方围绕体制机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等内容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吴样平指出,嘉兴大学G60研究院要充分学习南湖实验室对国家贡献的赤忱情怀、对地方服务的强烈意愿以及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资源优势的主动作为。


  11月26日下午,嘉兴大学G60研究院一行来到乌镇实验室,受到桐乡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乌镇实验室副主任范柏青和主任助理杨栋等接待。研究院一行在参观乌镇实验室展厅和主要研发团队实验室后开展座谈。杨栋从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产业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乌镇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范柏青分享了乌镇实验室在体制机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吴样平指出,嘉兴大学G60研究院一是要充分学习乌镇实验室“牢牢依靠”,依靠地方政府并形成由地方政府主导、高校提供支撑的体制机制;二是要学习乌镇实验室“时时考虑”,注重自我造血功能的打造;三是学习乌镇实验室“紧紧相连”,聚焦地方产业并与市场紧密联系;四是要学习乌镇实验室“处处发挥”清华的独特作用,实现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的集聚。


  11月29日上午,嘉兴大学G60研究院一行来到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受到柔电院副院长王显的接待。研究院一行在参观柔电院展厅后开展座谈。王显从基本情况、科创平台、人才团队、技术能力、业务规划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柔电院的建设情况,双方围绕研究院的造血能力、团队考核、产业服务等内容展开交流。吴样平指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在品牌、技术、定位、目标和未来五个方面都显示出高度的“不一般”,同时也希望其能加强与嘉兴大学在人才共享方面、与经开区在企业合作方面、与嘉兴大学G60研究院在体制机制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此次调研,是基于嘉兴大学G60研究院目前正处于面临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点,对标省内新型研发机构标杆,查找自身不足、借鉴先进经验,以此促进嘉兴大学G60研究院在体制机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充分发挥本地高校与当地政府共建研究院机制优势,牢牢把握G60科创走廊城市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G60科创走廊区域科创高地。



南湖实验室介绍

  南湖实验室是由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能级科研平台。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和信息技术两大领域,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科创新平台。实验室设有六大研究中心,由六位国内知名院士领衔,涵盖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大数据技术、数智技术、可定义射频芯片与系统、数字生命与智能医学、先进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乌镇实验室介绍

  乌镇实验室是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举办,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围绕前沿新材料方向,立足桐乡新材料产业规模优势,发挥清华大学在材料学科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能力,整合国内外大院名校前沿新材料创新研发资源,借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承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转化、创新赋能区域经济方面的成熟模式和机制活力,在高端前沿材料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创新转化和产业孵化,同时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本地产业人才培育,为推动行业规模发展、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介绍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12月正式批准。实验室由清华大学和嘉兴市政府在校本部和嘉兴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两地实体化建设,校内主要侧重基础研究,柔电院主要侧重工程化研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通过校地共建,以全新模式打造一支研产融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形成“实验室即工厂”模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打造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能力生成的全链条创新路径,推动形成重大科技能力和培育战略需求新兴产业,打造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的策源地与研发高地。


高效、创新、协同、共赢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